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亮镇中校园文化建设2010-2011学年度实施方案

亮镇中校园文化建设2010-2011学年度实施方案

2011年04月27日 08:12:50 来源:玉田县亮甲店镇亮甲店中学 访问量:1014
2010-2011学年度亮甲店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县局十二五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实现我校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真正把亮镇中打造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精神家园,特制订本学年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如下:
一、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中层为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分工合作。
二、召开动员会,学习县局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广泛宣传,积极发动,集思广益,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步骤;
(一)做实“六化”工程,优化校园硬件环境
1、将校园净化工程落实到位。落实好学校一日查制度和每周晨检工作,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发;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教室、校园卫生做到每日清扫,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达到教室窗明几净;桌面、墙壁无乱涂乱画痕迹,桌斗、书包无废纸、零食及包装袋等,地面无垃圾、果核、纸屑和烟蒂;绿化带无垃圾,文化墙面无脏物等
2、在校园绿化方面,加强绿化养护,保证成活率。对校园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使校园“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班级花卉也要做好养护,班主任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养花知识,将花卉养护工作责任到人。
3、美化方面,充分发挥校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作用,做到定期更换,突出主题,内容注重教育主题的实效性,力求布局、版面、颜色搭配得当、和谐美观;加强开学初的宣传工作,通过板报和橱窗宣传栏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先进事迹、重大活动掠影、星级学生及学校历年成绩等,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起到美化校园的目的。
4、校园交通方面。实现道路硬化,四通八达,晴天路干净,雨天无泥泞;加强领导和教师门口、路口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家长接送子女的有关规定;加强校园车辆管理,要求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教师做到在校园内、进出校门时推车行走,骑摩托车、驾驭机动车的老师要晚于学生通行时段5分钟后进、出校门,确保校门口师生交通安全。
5、亮化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确保现有教室、办公室通风透光,整洁明亮,夜晚校园灯光充足,教室、楼道、厕所在保证节能的同时,做到灯光通明,满足师生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需要。
6、文化方面。校园标语内容要贴近生活,发人深省。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浸染文化内涵,到处美不胜收,文化氛围浓厚,让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师生心旷神怡,感悟连连。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精神品味及追求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德立校、以德育人、以德立身的教育理念,重点抓好德育三条主渠道建设:一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通过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健康学生心理;二是班级教育主渠道作用,规范和提升主题班团会、晨夕会的教育功能,形成常规养成教育、美德教育等德育系列;三是发挥学科德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学科教学中
1、创建平安校园文化。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逐级负责,实现安全工作制度化;加强教师安全工作培训,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全体教职工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安全为重,严格遵守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将确保师生安全、学校安全的意识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安全工作常规化;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学生主题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震、防意外伤害等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并使之掌握力所能及的科学的自我保护、自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发生伤害事故。
2、强化养成教育,健康学生灵魂。以《国家中长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在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学年德育工作计划,力求其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养成教育,利用班会、晨夕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扎实学习、落实《中学生守则》《亮镇中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十不》《亮镇中小组互助学习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板报、橱窗、广播等为常规宣传教育平台,以讨论、落实、竞赛、演讲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认真组织落实领导、教师值班制度、学生值周制度、一日查制度为保障,构建教职员工全员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互为补充的有效管理网络,使所学规范内化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追求,外化为规范、文明、高雅的言行举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3、强化师表文化,形成师生文化氛围、文化情操的互动、共生。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强烈的师表意识和校园处处皆德育的教育理念,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力求以自身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严谨务实的教风和无私奉献的师表风范,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受益终生的文化风景,对学生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言行举止实施强有力的、积极向上的引领和提升;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建科研文化,把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形成敬业爱岗、潜心教研的良好育人氛围。以学科组为单位,扎实有效的落实集体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领导包组制度和备课组长负责制,包组领导要深入备课组参与集体教研和培训活动,备课组长要积极组织本学科教师按时开展扎实有效的集体教研和培训,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效果五落实,使每位教师在集体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均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创新教法学法、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精选习题,并在组内实现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力争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备课组集体智慧与教师个人特色的完美结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内、学科间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开展广泛地课堂教学大研讨活动,通过领导推门听课、学科组、班级组、跨学科听课等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听评课活动,扎实落实备课、讲课、听课、评课、反思、改进等一系列教研流程,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和特色,帮助教师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实现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增强我校教师在全镇、全县学科教学、教研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我校教师在将来学校撤并过程中,拥有强势竞争资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打造我校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强化常规教学管理,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常规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有效化。实施学校领导不定期抽查、年级领导承包巡查、备课组长负责的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制度,对课堂教学、自习辅导、小组互助学习、集体备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活动,加大督导力度,做好常规教学检查记录,总结优势,加以发扬,查找不足,及时整改,确保常规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运行。
5、寓教于乐,活动育人,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音美、体育素养为目标,进一步规范音、体、美等学科的常规教学,做到开足课时、开全学科,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发现培养特长生,形成特长生培养系列工程,扎实做好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师生的体质,提升我校师生的幸福指数和健康指数。
6、以创建温馨宿舍为载体,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管理、细化管理,摸清每个宿舍学生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宿舍长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住宿生住宿纪律、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教育、检查和督导,力求每位住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使每位住宿生均能按时作息,并享有充足的睡眠;严格执行住宿生出勤检查及请假制度,严格督导住宿纪律,避免住宿期间因学生违纪造成不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对宿舍、设施日检查和上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要高度重视,及时上报,及时排除,一盯到底,避免因一时疏忽或工作中的推诿而造成安全隐患,通过加强管理,建设和形成具有两种特色的宿舍文化。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对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依,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约束师生行为,创建严谨、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为全体师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学习和工作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一训三风,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全面透彻、准确具体的解读,使之成为师生的共识和共同遵守的规则。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编定成册 ,作为亮镇中师生人手一册的学习读本,实现由文本制度向行动自觉的转换,最终将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和精神追求。
以上是我校本学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们将不断完善、充实和改进,力求扎扎实实地创造性地做好本学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编辑:魏久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